漢嘉的工作是在廢紙處理站負責把各式各樣的廢紙壓碎打包,在黑暗的地下室工作了35年之後,他所有的知識都來自他 所處理的那些被遺棄的紙張與書籍,除了廢紙、包裝紙還有畫冊、詩集、百科全書。他的退休夢想是把與他每日共處的壓力機買回去,然後將蒐集來的材料壓縮成立 體方塊,就像是一種藝術立體拼貼,定期展示給他的親友看。但還沒到退休之前他已經懂得從擠壓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樂趣:像是把住了老鼠的廢紙堆與康德的「天國 論」一起壓縮打包,外頭則以梵谷的向日葵複製海報作為包裝,如同充滿創意的廚師,把所有等待處理的材料分門別類,然後混合在一起做出獨特的料理。

以 上的情節來自捷克作家赫拉巴爾(Bohumil Hrabal)1976年完成的小說—過於喧囂的孤獨,年輕時的赫拉巴爾曾在廢紙處理站工作過,一直想要以此為題材寫一本小說,卻直到晚年才真正寫出這部 作品,雖然篇幅不長,卻透過一個老工人的獨白,把捷克的歷史、政治思潮與藝術、文學、生活經驗等等做出最有機的組合,在流暢而平實的字句當中,不斷閃現智 慧的光芒,幽默的嘲諷、犀利的批判還有更多是對人生的體悟與各種典籍的相互印證...讀完才了解,非到心靈澄澈的晚年不能寫出這麼爐火純青的作品。
雖 然是虛構的故事,但故事緊扣著社會脈動,除了展現作者的人生智慧,也反映了當時捷克社會的某個真實面向。從垃圾裡可以了解人們的消費習慣,從廢紙裡則能看 出城市的文化水準。在文藝歷史深厚的布拉格,政局的動盪使得不見容於主政者的出版品遭到丟棄的命運,雖然是文化的劫難,卻也代表當政者害怕知識的力量,足 以威脅執政者的權力地位,從歷史的發展來看,捷克也確實因為知識份子的覺醒而結束了極權統治。

台灣最近也出版了一本有關廢紙的書,那是自 轉星球出版的「2006台灣不可思議新聞大百科—365G」,出版的緣起是出版社的編輯在印刷廠看到印壞的廢紙,心想能夠如何做資源的再利用,於是將廢紙 刷上一層薄薄的白色油墨,然後將2006年每天媒體披露的新聞中精選出一則配上評論,集結了365則印製裝訂而成的一本有趣的書,正如書名所表示,書中蒐 集的新聞以趣味為主,呈現最近台灣政治與社會方面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,我不知道編輯當初是否看過過於喧囂的孤獨一書,但我認為這書的出版就像是漢嘉的工作 一樣,將廢棄物重新組合,以某種嘲諷的姿態來呈現現實。相似的創意,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發展成截然不同的作品。

好奇漢嘉的工作地點如果不是在七○年代的布拉格而是現代的台北,面對新聞雜誌裡充斥的色情暴力名人八卦政黨惡鬥,或許作者寫出的會是犯罪小說或是恐怖小說?

(原本為一電子報所寫的文章,因電子報夭折而改登於此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bi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